有人哭着说:“如果他真的爱我,就不会背叛我!”有人愤怒质问:“她为什么要我的家?要不是她插足我们的婚姻,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……”还有人沉默许久,只低声说:“我想继续过下去,可不知道怎么做。”沈阳市私家侦探认为婚外情的吊诡之处正在于此,人即便为此受到深深伤害,仍可能对其充满误解,陷入困惑组成的迷雾。背叛不仅撕裂了承诺与信任,也撕裂了人们对于“爱”的想象,让你不知道以后还能做些什么来维系爱,又或者到底什么才是爱,怎样辨识来自伴侣的爱。
为了寻找答案,你的大脑会疯狂抓住那些唾手可得的解释,从影视剧乃至于八卦里挖掘出的甚至相互矛盾的“忠告”,比如:出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;出轨只是因为第三者的迷惑和引诱;有了孩子才能拴住男人的心;你不分对错地吸收着,只因为这些答案让你在痛苦中暂时有了可以倚的东西。它们给了你可以憎恨的对象,可以简化的逻辑,让你多少得到些慰借。你却没有意识到,对婚外情的误读恰恰阻碍了你理解真相,走向疗愈,把自己和伴侣推向更深的困境。在工作中我常发现,人们在面对婚外情时容易陷入二个层面的误解:首先是归因的误区,人们习惯用简单的标签比如人品、爱不爱等来解释为什么出轨,标签化虽能快速缓解焦虑,却忽略了婚外情背后复杂的行为动机;其次是功能的误区,比如只将婚外情当作道德失范,没有看到它所填补的关系中的功能;后是出路的误区,许多人相信出轨者的赌咒发誓就能解决问题,也有人觉得离婚是出口,但其实不管修复与分离都不是一刀切就行得通。
若要彻底理解婚外情,你就必须同时跨越这三个维度:看清婚外情为什么发生,理解它在关系中的功能,以及如何走向建设性的下一步。唯有如此,才不会在误解中让自己反复经历创伤。亲密关系突遭背叛,很多人便不由自主追逐着明确的解释,好像只要找到害自己的罪魁祸首,就能让压在心口的痛楚找到出口,宣泄出去。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,你就踏入了过度简化归因的误区。婚外情里其实没有一条直线的因果,更像是一张网,交织着个体需求,关系张力乃至于社会的规训等等复杂因素,如果只看到其中一项,好比只盯着树叶,看漏了整片森林。归因误区,常见两种,其一是对个体动机的扁平化解读;其二则是对系统成因的选择性失明。
误区一:对个体动机的扁平化解读——“都是欲望惹的祸!”把一切归结于欲望与冲动当然省力,却是个危险的选择。欲望确实存在,就像聚光灯打亮了人性中寻求刺激与新鲜感的一面,让你忽略了黑暗中还有其他相连的事物,犹如水面下巨大的冰山。对有的人来说,他们其实是在婚外情里寻找“被看见”的感觉。他或她早已习惯了在婚姻里被忽视,像是个维持家庭运作的机器人,机械地执行让生活不会散架的任务。或是提供经济支持,或是洗衣做饭带孩子,被似乎永远也不会终结的琐事淹没。此时,如果他们在婚姻之外遇到愿意倾听自己、给予回应的人,打动他们的便不是身体的欲望,而是心与心的碰撞。还有的人把婚外情当作“变身”的魔法,欣赏着焕然一新的自己。多年的婚姻让他们和另一半相看两厌,彼此都把对方当作家里的摆设,连带着自己也成了枯萎的盆栽,再也没有人愿意看一眼。婚外情却提供了不道德的机会,让他们能像摘下眼镜露出紧身衣变身的超人一样,成为另一个耀眼的自己,被人欣赏,被人崇拜……这种飘飘然的感觉比不足为外人道的那点事还刺激。将催生婚外情的个体动机简化为欲望,就会让你看不到症结到底在哪里,还会让被出轨者更没感。毕竟人只要活着,欲望就无法彻底消灭,让你感到对方随时可能再次背叛。但如果你剥去欲望的外衣,看清对方背叛到底是为了什么,你们的关系才有可作的修复路径。
误区二:对系统成因的选择性失明——“都怪第三者引诱!”另一种常见的归因是把所有矛头指向第三者,你忍不住想,“如果不是外人引诱,就算他没那么坚定,说不定也能守住自己呢?”这种思路本质上是将责任外化,好处是让你的痛苦有具体的发泄对象,把抽象的背叛转化为看得见的敌人,能发泄怒火。坏处则是遮蔽了更关键的事实:婚姻的裂缝不是被外部撬开的,总是被夫妻关系内部的张力撑破的。婚外情是关系内部失衡的刺耳警报,揭示的不是第三者的无孔不入,而是沟通机制的长期缺损,无处安放的情感需求,或者角色分工中无人察觉的不公等等。需要追问的不是为什么有人插足,该问的是为什么关系没有形成强大的免疫力?为什么面对孤独、挫败或需求未被满足时,伴侣没有在彼此之间寻求支持,还是求助被无视?驱逐第三者只是治标,重建关系的内部结构才是治本。好比一幢摇摇欲坠的房子,与其警惕被外来的野兽撞垮,你更该加固承重墙,修葺好围栏
联系人:
手机:
电话: